Tesla及Space 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周五舉行發布會,介紹一項把硬幣大小的晶片植入腦中的技術,實現「腦機介面連接」(brain-computer interface),讓大腦與虛擬世界溝通。
料可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 暫未有臨床實驗時間表
這項技術預料可以用作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失智症和脊髓損傷,終極目標更是人類與人工智能(AI)合而為一。馬斯克又提及,這個植入腦袋的裝置還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記憶力衰退、喪失聽覺、抑鬱症和失眠等疾病。
Neuralink的首席外科醫師麥道高(Matthew MacDougall)表示,Neuralink首批臨床試驗的對象,將會治療麻痺或癱瘓的人類患者,不過未有任何確切的時間表。

全自動手術機械人 一小時內完成植入 即日出院
馬斯克介紹Neuralink晶片的直徑約23毫米,「就像頭骨上裝了Fitbit(智能運動手錶),但連接著多條極小電線」,「我現在就能植入一個Neuralink裝置,而你不會察覺」。

他又展示了用作植入手術的機械人,它是全自動運作,能夠快速在大腦安裝多條電極,而且懂得自動避開帶腦血管,不會傷害大腦神經元。他希望植入手術能夠在一小時之內完成,而且無需全身麻醉,就像激光矯視一樣,即日就可以出院。

「三隻小豬」實驗展示技術 成功預測四肢活動
發布會上又展示了「三隻小豬」實驗,一隻從來沒有植入過晶片,一隻曾植入晶片之後取出,一隻是腦部已植入晶片。他形容這些小豬都很「健康、快樂,與一般豬隻無異」。由於小豬的鼻子上有著許多敏感的神經元,所以當植入晶片的小豬鼻子接觸到物品時,用作顯示大腦訊號的屏幕就會出現峰值,證明裝置可以將大腦訊號解讀成數據。他又指,目前的技術已可以預測三隻小豬走路時各個關節的動作,數據與在四肢安裝的活動偵測器高度吻合。


馬斯克過往曾經常對人工智能可產生的風險作警告。他說Neuralink裝置除了在醫療上有突破,AI更可以作為自己的延伸,同時與人類共存。
非隸屬這家公司的神經科學家們說,這場發布會顯示Neuralink已取得一大步進展,但仍須更久、更深入的研究。
馬斯克還說,這場發布會目的在於尋找人才而非集資。Neuralink至今已集得1.58億美元資金,其中1億元是由馬斯克本人出資,公司員工約有100人。
Signal比Telegram及Whatsapp更保障私隱|一文了解3個原因
Zoom安全問題逐個睇 | Zoom meeting 下載登入 | 5大醒目使用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