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民幣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和持續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人民幣的海外使用大幅增長,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同比增長22.9%,已經超越英鎊和日圓,但與美元仍有差距。
人民幣國際化相較其他主要貨幣仍然強勁
報告稱,儘管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受到抑制,但與其他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的國際化仍然強勁。
報告內提到全球貨幣國際化平均的得分,最高是美元得分51.52,其次是歐元得分25.03,而人民幣國際化平均得分爲6.27,英鎊和日圓則分別得分3.76和4.4。
中國人民大學報告警告:人民幣國際化未來仍面臨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人員於2012年開始編制該指數,收集人民幣在貿易結算、金融交易以及作爲其他國家官方儲備貨幣使用方面的數據,旨在確定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
儘管勢頭強勁,但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警告稱,人民幣國際化未來仍面臨挑戰,包括來自中國經濟的壓力、持續的地緣局勢風險、人民幣資產的回報率相對較低、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較弱。
人民幣連續第8個月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貨幣地位
國際支付結算系統SWIFT發佈最新月報顯示,今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佔比4.61%,較5月增加0.14%,連續第8個月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貨幣地位。與2022年11月的佔比僅爲2.37%相比,6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幾乎翻了1倍。
目前在中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跨境交易總額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幣結算。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近1.5萬億元。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的權重由2016年確定的10.92%,進一步上調至12.28%,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日漸重視。
短期雖有貶值風險但不宜過份看淡
中國貿易投資體量龐大,是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國、第二大商品進口國,是利用外資大國和對外投資大國;人民幣資本項目國際化不斷提高,有利於吸引外資增配人民幣金融資產。
雖然短期內人民幣仍有貶值風險,但預期中央將守住美元兌人民幣7.37至7.40支持區,不宜過份看淡。

作者簡介:李慧芬任職華贏東方(亞洲)控股研究部董事。經常獲邀為多個財經節目擔任嘉賓主持,並為多份財經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提供最新財經資訊和專業分析。憑借多年經營金融服務行業的經驗,她成為僱員再培訓局金融服務業技術顧問,提供專業的意見和策略分析,為培訓局和業界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