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由於受惠於收益金額增加及利差收窄,美國企業債券的表現於今年上半年普遍較美國國債為佳。高收益率企業債券、銀行貸款、優先證券等風險較高的投資,其表現均優於投資級企業債券。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估值的上升空間縮小,故此超額回報的可能性有限。目前,相對於評級較高的投資,評級較低的投資只有極低的額外收益率,所以不容易跑贏基準水平。

我們的整體展望及指引大致保持不變:

投資級企業債券的平均收益率為 5% 或以上,因此仍有吸引力。我們繼續建議投資者逐步提高中期債券的存續期,並考慮投資級企業債券,理由是投資者可以從中獲得媲美甚至高於短期另類投資的收益率。
若投資者願意承受一定波動,則可以考慮高收益債券及優先證券,但鑑於兩者相對於優質投資的收益率優勢不大,我們不建議採取大額或偏高比重持倉。 

企業利潤仍接近歷史高位

目前,企業資產負債表同樣相對強勁。企業流動資產繼續增加,在經濟放緩、利潤下降時有助支撐企業表現。根據聯儲局數據,截至第一季末,非金融企業的賬面流動資產約為 7.9 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考慮到美國股市過去一年普遍上揚,以市場主導的投資是這一升幅的部分原因。扣除企業股票及互惠基金,流動資產於第一季仍達到歷史新高。

投資級企業債券

投資級企業債券的收益率相對較高,信貸風險則屬於中低水平,因此仍然有吸引力。不過,利差仍然較低。信貸利差乃指企業債券高於國債的額外收益率。低利差可能導致更難跑贏國債,但我們仍然相信,未來 6 至 12 個月,總回報很可能會錄得正增長。

利差較低 但收益率仍然很高

儘管利差較低,但收益率仍然很高,而收益率曲線的倒掛程度低於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反映投資者無需像國債投資者般犧牲中長期企業債券的收益率。基於此特點,除了中長期債券外,收益型投資者亦應考慮投資級企業債券,畢竟聯儲局開始減息後,持有美國國庫券或其他短期投資將會承受再投資風險。

高收益企業債券

雖然我們明白投資高收益企業債券存在風險,但其高收益率不容小覷。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彭博美國企業高收益債券指數 (Bloomberg US Corporate High-Yield Bond Index) 的平均最差收益率一直徘徊於 7.5% 至 8% 水平,這種相對較高的收益,可於債券價格下跌時發揮緩衝作用。

目前,高收益率債券有兩個主要隱憂。違約率仍然偏高;此外,雖然企業普遍可以克服借貸成本上升的困難,惟高收益發行人再融資風險往往高於投資級發行人。因此,從高收益債券本身的風險來看,利差偏低代表投資者不能獲得理想回報。

優先證券

與高收益債券一樣,優先證券的相對收益率在過去幾年間亦有所下滑。雖然絕對收益率仍然頗高,而價格依然偏低,但相對估值的重要性不容輕視。與 BBB 級企業債券相比,優先證券的收益率優勢接近 2008 至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低谷。優先證券的信貸評級往往是 BBB/Baa,或是高收益債券的較高級別(如 BB/Ba),因此,與 BBB 級企業債券指數比較就較為合理,與整體企業債券指數比較則較不公平(理由是後者有一半債券的評級是單 A 或更高評級)。 

更多理財方法及股票投資入門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林長傑內容是根據嘉信理財各方撰寫的先前發表的文章彙編而成的。 投資涉及包括本金損失在內的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保證。國際投資涉及其他風險,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準則的差異,貨幣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外國稅收和法規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可能性。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會加劇這些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