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香港測量師學會近日就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十項建議,涵蓋房屋、建築、土地供應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個關鍵領域。樓市方面,學倡建議政府暫停「綠表置居計劃」、居屋只可居二市場出售!

(1)積極擴大土地供應

學會支持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發展,建議政府盡快公布北部都會區分階段發展時間表,並定期檢討進度,確保發展計劃如期推進,為公眾和物業業主提供參與發展的機會,利用市場力量提升發展效率。政府應多向公眾更詳細地解釋有關交椅洲人工島的道路及鐵路基建,作為改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的一部分。

(2) 優化土地審批與評估機制

學會建議放寬鄉村範圍內的私人發展限制,檢討相關政策,放寬非原居民所擁有的私人土地發展限制。在處理土地審批安排中,政府應協助土地申請人解決土地問題,靈活處理審批程序,讓更多土地資源得以善用。簡化機構或社區設施在私人發展項目中的地契審批流程,涉及佈局和設計審批、劃定維修保養責任以及完工證明等環節的優化。

(3)「基建先行」完善基礎設施規劃

學會建議政府應繼續採用「基建先行」方式,政府應首先制定新發展區公共基建的相關發展計劃,讓發展商了解如何配合及計算成本,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以更有效地在公私合作模式下改善區內建設。

(4) 暫停「綠表置居計劃」

根據規劃署2021年的資料,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共有250幅,學會建議將閒置的學校用地改劃為住宅用途,包括私人住宅和各類公營房屋如傳統公屋、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發展更合成本效益。同時,學會建議重新檢討公共和資助房屋政策,如暫停「綠表置居計劃」,將所有公屋單位僅作出租用途,以防止更多公屋單位流入公開市場。

政府應定期檢討富戶政策,並與內地建立報告機制,同時加強跨部門合作,以更有效識別不符合資格的租戶。此外,學會建議未來出售的居屋單位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以議定價格售予房委會提名的買家,不能透過補地價在公開市場出售。

(5) 推動私人長者房屋市場發展

在新發展區劃出特定用地,並在北部都會區試行長者生活圈計劃。重建公屋時,考慮「居家安老」政策,提供無障礙設計和社區照顧服務。青年住房方面,建議多管齊下增加宿舍供應,包括加快非政府組織自建青年宿舍的進度、將空置校舍改建為宿舍、與私人發展商合作及利用工廈等。

考慮推出「青年首置上車盤」等特別計劃。對於海外人才,學會則建議擴大人才公寓範圍,並為新興產業的專業人士提供住房補貼,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6) 重新審視樓價負擔能力指數計算方法

考慮更多因素,如實際按揭利率、首期比例、家庭收入中位數等,以更準確反映市場實況。根據更新後的指數,政府應適時調整相關房地產政策和稅務安排。其次,學會提出將無人競投的住宅用地用於過渡性房屋的創新安排,在過渡期間,政府可繼續將這些土地列入賣地計畫,直至成功出售。

另外,學會建議參考國外「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Housing)」的案例,要求私人發展商以折扣價向合資格年輕人提供一定比例的單位,以協助首次置業者上樓,同時限制業主在私人市場上出租或轉售房屋;由於單位是在私人發展的項目內,可避免負面標籤效應。

(7)成立「樓宇維修局」

加強樓宇安全管理為解決強制驗樓計劃執行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業主不願參與的問題,學會建議成立「樓宇維修局」,作為一個獨立機構,負責執行樓宇檢驗及維修工作。該局的職責將包括制定統一標準、提供技術支援、監督維修工程質量等,以確保樓宇安全,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

(8)全面提升現有樓宇不合規加改建監管

學會建議政府鼓勵及促進買家在購入二手住宅物業前,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檢查,為物業進行獨立安全及狀況勘察評估,以確保買家權益並提高整體建築合規性。

(9)推動綠色建築發展

建議政府推出額外的激勵計畫和優惠措施,鼓勵現有私人建築採用環保特色和可再生能源。政府可考慮實施補貼計劃來升級現有樓宇的電力供應系統,並由電力公司提供技術支援。這些措施共同旨在提高香港的可持續性,改善基礎設施,並為未來的城市發展奠定基礎。

(10)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學會建議政府制定政策支持低空經濟落地發展,並與大灣區連接。香港可利用其在大灣區的地理優勢,擁抱先進的空中移動(AAM)系統和各種飛行器,如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的機遇,通過確定合適的試點場地來探索旅遊、物流和交通方面的經濟效益,並將這些效益延伸到鄰近城市。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