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還有數天特區政府又會發表最新的施政報告,為此,筆者剛聯同政經學者徐家健和許楨教授,以及中原地產老闆施永青和智庫107動力召集人何文傑博士等,會見房屋局署理局長戴尚誠,交流一下對香港的房屋和土地政策意見,冀能拋磚引玉,為香港作少少貢獻。

香港樓價自然調整

筆者提出,雖然香港樓價自高位調整接近3成,但不像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一年狂瀉4成,而是花了三四年時間有序調整,這和香港經濟轉差和息口扯高關係密切,乃是極自然的事,難度經濟差還要樓價因供應短缺而高企,反而不利香港的競爭力,實不用如一些持份者吹墟要托巿。況且,現在美國進入減息周期,中國也出大加力推動經濟和股巿,香港樓巿和經濟好轉的機會也增加。

租金反升至數年高位

事實上,雖然香港樓價下挫,但租金反升至數年高位,且空置率只有四個巴仙左右,說明香港樓巿不是供應充裕,而我們近年要着力吸引人才,更應穩定土地和房屋供應,令居住成本不要急飈,才是吸引人才之道,難度要人才來港,卻要捱貴租?

不要重蹈當年托巿的覆轍

固然,在經濟前景不明朗和高息環境下,發展商投地審慎,政府的賣地收益也大減,但這是要回復高地價的藉口?還記得當年政府為托巿,推出所謂「孫九招」,停止賣地和停起居屋,做成日後樓宇供應斷層,以至樓價連升20多年,遠遠脫離一般巿民的負擔能力,做成民怨,年前的社會動盪也和此有密切關係,今天政府應汲取教訓,不要重蹈當年的覆轍。

賣地條款增加彈性

其實要吸引發展商買地,可在賣地條款增加彈性,比方可如港鐵或巿建局等可容許發展商在個別項目不用先付清地價,而是部份日後賣樓時才付清,或進行分紅代替部份地價,如此發展商便可減少因資金問題而不投地的情況。

用部份強積金買居屋

又有業界建議,可容許巿民用部份強積金作買樓首期,筆者就認為,如政府採納有關建議,可先在居屋項目等作試驗,而如新加坡因九成巿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其容許用公積金買樓,和香港不少人是買私樓不同,所以可先在居屋上作試驗。

更多陸振球「瀛富攻略」專欄內容

投資入門|從德川家康的成功智慧中汲取的8個投資啟示|瀛富攻略

馬會投注額增反映港人經濟實力!活化大館吸引訪客如藏富於民|瀛富攻略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陸振球為瀛富資產管理董事、香港恒生大學客席講師、前知名報章財經主編及14本暢銷書作者。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