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早於約三個月前進入「圖表形態」系列講解,表示有兩大形態歸類,其中之一是「反轉形態」,有20種,現已探討13種,超過一半。
利淡形態「倒轉V形 / V形頂」
若要方便理解,那20種的其中19種形態又可視為有四個小系列,分別是頭底系列、頂底系列、V形系列和轉向系列。頭底系列和頂底系列相對涵蓋4種和7種形態,均已全數為大家講解,現於V形系列,有4種形態,利好和利淡各有兩種,利好的已探討,今日會看此小系列的利淡形態,名為「倒轉V形 / V形頂」。
跟其他倒掛形態相同
其名稱與「V形 / V形底」對照,定能看出是「V形 / V形底」的倒掛形態,所以在預示股指或個股走勢定位上,跟其他倒掛形態相同,為利淡形態。這意味著只要將之前探討「V形 / V形底」的特徵倒轉來看,就會是「倒轉V形 / V形頂」的特徵。
可視為捕捉頂部轉角的離場訊號出現
與其他典型利淡形態相同,見於股指或個股上揚一段日子 (通常不少於兩週) 後;此形態出現,可視為捕捉頂部轉角的離場訊號出現。當然,對於進取投資者,則可視為建淡倉的進場訊號出現。
可想像為希臘字母Lambda (λ) 大寫「Λ」
至於外形方面,可想像為希臘字母Lambda (λ) 大寫「Λ」,關注點是成交金額或成交量變化,由「價量齊升」轉至「價跌量縮」,所以在股指或個股於頂部轉角的一刻,成交額或成交量是最大,代表當時買方在全力放量,顯然緊接後勁不繼,賣方反擊便令股指或個股走勢逆轉。
可留意當時出現「價跌量縮」
另可留意當時出現「價跌量縮」,反映賣方根本毋須與買方抗衡,股指或個股只是順勢而行,以「陰跌」方式已錄得顯著跌幅。因此若見「倒轉V形 / V形頂」出現,切莫心急「撈底」,畢竟轉角出現前升勢維持了不少於兩週,如今跌勢時長至少也應如此。
以2023年1月期指為例解說
以2023年1月期指為例,於2022年12月5至30日,收市位介乎18,912至20,023點,高於20,000點僅見於12月28日,其餘日子均受制於此關口,於12月30日收報19,915點。隨著2023年1月3日收報20,238點,明顯高於20,000點,上破歷時接近一個月的橫行區。
差距不足百點實屬相若
之後升勢保持接近一個月至1月26日收報22,580點,期內累升逾2,200點。當日成交量約15.68萬張期指合約,為2022年12月8日以來最高。翌日 (2023年1月27日) 期指高見22,687點,較前收報22,580點高約100點,收報22,665點,相對早前升幅,差距不足百點實屬相若,存在期指見頂可能。
賬面回報率超過93%
緊接兩個交易日 (2023年1月30及31日) 期指均見跌,當時大概在22,300點水平,較22,687點已回落近400點,形成「倒轉V形 / V形頂」。就算等到期指失守22,000點後再以淡倉進場,當時在2月3日,開報21,826點,期指下行至3月20日收報18,924點才見喘定,期內約一個半月,累跌超過2,900點,以大期合約每點為50港元計算,每張合約賬面利潤超過14.5萬元,以期指按金約7.5萬元計算,賬面回報率超過93.00%,表現相當不俗。
反過來看,若早前已建好倉,卻未有見「倒轉V形 / V形頂」及時離場,損失多大可想而知,證明此形態的避險果效同樣出眾。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