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日常應用愈趨多元化,港府早前亦研發出「港版ChatGPT」,名為「公務員文書輔助系統」,並正處於內部試行階段。
城市規劃潮什麼?
筆者早前亦發現不同的政府部門已馬不停蹄地各自修行,研究如何將兩者有效地在部門運作上應用,在追上時代的步伐的同時,有效簡化不同的程序,以保留及優化公務員的人力資源運用。
着墨至此,筆者赫然想起早年教書時,曾經與學生就城市規劃的未來走向作討論,並討論到「SimCity」這一類城市建設模擬遊戲吸睛、娛樂性豐富,但模擬公式相對單一。
持續更新當中的空間行為互動關係
事實上,筆者與IT朋友發現,其實只要再深化配合AI及LLM,並做到持續更新當中的空間行為互動關係(Spatial Interaction in relation to human behaviour)公式,便有機會創建初步的城市規劃模型,以及讓市民對有關規劃的反應、模擬行為和預測,這而這相信是未來3至7年內將會發生的事。以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為例,有關模型亦既可用以分析「低空經濟」所帶來的效益,亦可帶動本港推進「新質生產力」。
短期內應用AI及LLM實踐?
目光所及,有甚麼是最大機會在短期內應用AI及LLM實踐?譬如說,預測城規會規劃申請的決定可行嗎?現時城規會官網中均可找尋不同申請的記錄及結果,已有足夠的「範例」可以放入AI及LLM內進行分析。首要的步驟是要把不同的申請歸類,參考當中不同決定的基礎,再匯入LLM中作出預測;只要在剛開始時給予足夠的條件,運用AI分析出相關形態並學在其中。或許有關系統未能百分之百準確預測城規會的決定結果,但相信達七成準確率並非一件難事。
人性化的提示詞(Prompt)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城規會的決定會受時代、地區特性、經濟環境、政策定向等各種不同種類的因素影響。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輸入一些「人性化的提示詞(Prompt)」,即在分析中透過人為輸入當時社會的價值取態,而相關提示詞必須由對社會實際現況有充分理解的專業或熟悉該領域的人士把控,從而令分析結果能更充分反映城規會的決定。
城市規劃是一門跨專業的學問
另一方面,香港大眾價值取態轉變的同時,城規會的決定會否也同樣地轉變?這些轉變又可以透過不同的政策的轉變而預測嗎? 筆者認為,城市規劃是一門跨專業的學問,只要分析的過程中加入市場轉變的相應變項,亦可能有效預測結果。當然,同一理論框架下,套在土地補價及估值上亦能夠快速有效地推測相關數字,筆者也正和IT團隊研究相關配置該如何實踐。
作者簡介:黃仲澧普縉控股集團規劃及發展部董事總經理,註冊專業規劃師,前海合作區備案執業資格註冊城鄉規劃師,大學講師,提供跨領域專業、房地產及商業評估、運輸、可持續發展及園景建築顧問服務,協助政府、公營團體和不同大型私人企業,制定城市及產業發展策略。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