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走勢】政府不推商業地,而住宅地又要單靠一鐵一局支撐,擺明又試圖控制土地供應不會出現過量現象,削弱疲弱近三年的樓市表現,發展商面對出少入少的土地資金,遑論買地,即使想以賣樓套現又受到銀行嚴緊融資風險變得被動,有發展商形容,過去高價買地難免蝕本出售,抱「輸少當贏」心態,期望順利過度今次樓市危機。

發展商相信或有地皮會流標

政府新一個財政年度計劃推售8幅住宅地,仍有發展商相信,當中或有地皮會流標。至於政府地皮底價與地產商出價是否仍有較大分歧,他說,難以一概而論,又認為整體地產商取態保守,但並非看淡後市,考慮到高息環境及存貨,發展商寧願蝕本賣部分樓盤套現,並買入更便宜的土地。

大型發展商表示蝕到入肉

去年多個大型發展商以期望先蝕後賺設計賣樓,即使連多年賣樓賣到開巷的大型發展商,亦表示都蝕到入肉,私底下更表明,原本想蝕頭賺尾,把損失減少,不過帳面計都要蝕幅三成。

新盤負資產此刻每每皆是

由於未計及集團整體融資,個別項目都要向銀行貸款,以五年期為限,到時要償還貸款,隨時要貼錢贖身,形容新盤負資產此刻每每皆是,若非集團資金充裕,好難敵得過今番危機,「細公司面對的壓力更大、隨時會爆煲」,他估計好快有發展商出現財困要變賣資產。

8家中小型發展商現相對高風險情況

本港樓市未有起色,富瑞於今年1月初重新評估本港中小型地產發展商的財政狀況,發現11家中小型發展商中,8家出現相對高風險情況,較去年的5家為高,反映發展商的財政狀況及盈利能力進一步惡化,相信會加快發展商出售資產或集資情況。

四大準則評核發展商的財政狀況

富瑞以四大準則評核發展商的財政狀況,分別為

  1. 淨負債比率低於40%;
  2. 現金相對短債比率高於1倍;
  3. 1年內到期債務佔總債務少於50%;
  4. 利息覆蓋率少於1倍。

只有3家發展商的淨負債比率低於40%

富瑞指,11家中小型發展商之中,只有3家發展商的淨負債比率低於40%,較去年減少1家,高風險中小型發展商的平均淨負債比率高達81%,較去年高2個百分點,而且8家發展商未能滿足第3及第4項準則。

料發展商鬥快賣樓的現象將持續至今年底

面對樓市未穩、銀行催債,料發展商鬥快賣樓的現象將持續至今年底,由於資產價格回落,回櫳資金緊張,老樓看到最近發展商開價鬥平鬥賤,新界樓總價低於100萬元,仲平過深圳二綫區樓,看來賤價吸引這招維持下去的話,簡直是無底深潭,未知何年何月才能見底。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