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伏及樓奴咒】香港仍然是天堂,千萬不要再聽那些「香港現在已經沒有機會!」的廢話,機會源於「變」!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可以遇到近年港股恒生指數由15000點升到24000點的紅利時刻!
市道愈差就愈多人落井下石
不要相信「香港已死」、「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地產已不能翻身」的說話,所謂一沉百踩,市道愈差就愈多人落井下石和悲哀的人自然多,大自然的法則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不斷交替才是定律!
樓價下跌 正是交租的人買樓的機會
同樣,樓價下跌,正是交租的人買樓的機會,當然每個人和投資項目的機會與風險結構都不同,但合適掌握到今次樓價下跌而入市的人其實是不少的,有很多不滿政府的人及有些已打算一生也不買樓的人,除了唱衰樓市之外,他們更加衍生了一些口號去抹黑買樓投資的人,例如「樓奴」這個字眼!
不少買了樓的年輕人在網上被欺凌
有不少買了樓的年輕人在網上被欺凌,或者現實社群也有受到欺凌,樓價跌了,唱衰樓市的人甚至趁機踐踏,態度如鞭屍式的踐踏,是人生的悲劣行為!
「樓奴」成為了一頂帽子,將部分有心置業的人鎖在死胡同中!大多數人都可以將交租的錢去供樓,其實最後他們是可以得到供滿樓的物業,這起碼是一個好的選擇。
筆者承認房地產業總有霸權
有些人說上車買樓會被一些富人剝削,筆者承認房地產業總有霸權,但這種情況是不會影響到市民是否置業,因為由嬰兒呱呱落地開始,人的生活空間已經不是免費了,當長大後建立家庭,即使你不買樓,也要租樓。如果你不用費心,其實只是因為政府的資助房屋計劃,或是父母給的資產,是比別人幸福!
不少人年滿18歲就申請公屋
除樓奴外,亦有一種風氣認為不需去買樓,「住公屋就是贏到盡、最著數的方案」,不少人年滿18歲就申請公屋,享受政府的大量補貼,在需要買樓的時候才用「綠表」買居屋,他們號稱是「人生勝利組」!這本來是政府很好的體貼,但問題出在那裏?正是當公屋住戶富有了之後,仍然容許繼續居住在公屋的寛限條件太寬鬆了,變成了「終身福利」!
現時年輕人不買樓上公屋最著數
最近有政府官員與商會領袖會面諮詢時,提到年輕人應該置業讓他們擁有資產,有測量師老友可能沒有聽清楚有關的內容,他情緒高漲地反映「現時年輕人不買樓上公屋最著數」,雖然令人啼笑皆非,但的確反映了真實的一面,年輕人依賴公屋的程度已經成為了一種包括父母也支持的完整系統了。
政府不可能長期提供這種天真的恩賜
但筆者認為這個偉大的著數其實是一種「伏」,即是聰明人自己害了自己的陷阱!他們算漏了一點,就是政府不可能長期提供這種天真的恩賜,以會計帳目來說:公屋是「負資產」,在財赤嚴重的今天,在支出上和公義上都應該撥亂反正!
作者簡介:汪敦敬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同時創立的「龍市理論」準確推演到市場的變化,得到廣泛認同及高度評價。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