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近期接獲多宗關於進修課程的投訴,主要涉及課程顧問承諾提供「100%退款保證」,但當投訴人要求退款時,商戶常以各種理由拒絕。

增值進修為名推銷為實

此外,某些課程宣稱提供「資產增值策略」,實際上卻是推銷海外物業的服務;還有商戶提供免費學券以吸引學員報名,但卻要求繳交押金,最終卻失聯,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消委會促業界立即進行整改

此外,若商戶出於其他商業目的推出名義上的「培訓課程」以吸引客源,其行為值得懷疑,消委會促請業界立即進行整改。消費者在報名課程前,應仔細研究課程的評價,評估內容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並在了解相關細節後再做出明智選擇。

個案一:營商課程承諾退款卻拒絕履行

投訴人在社交媒體上看到A公司推出的營商線上課程,學費為$87,000。在與課程顧問進行免費諮詢後,顧問承諾每月課程成本(可分10期支付)為$8,700,並需向社交媒體支付$520的廣告費。

顧問還提到曾有學員在3個月內賺取一百萬元,並表示即日報名可享「100%退款保證」。上課4個月後,投訴人發現課程所需的額外電子工具(如客戶預約系統等)每月需額外投入約$1,400,認為課程與最初承諾不符,遂要求退款。然而,A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包括要求投訴人完成課程後再退款。消委會介入後,A公司仍堅持不退款,建議投訴人諮詢法律意見。

個案二:課程聲稱提供「資產增值策略」,實質推銷海外物業

投訴人在社交媒體上注意到B公司的理財課程廣告,課程承諾為學員進行「個人資產優化分析」,並提供與「星級導師」的面對面交流。投訴人被廣告吸引,報名並支付了$48,000學費。然而,經與理財顧問諮詢後,發現所謂的資產增值策略只是建議自行投資海外物業,或支付高額費用委託B公司。

投訴人認為B公司的實際課程內容與廣告不符,於是申請退款。經過6個月的溝通後未獲回應,遂向消委會求助。消委會介入後,B公司主動聯繫投訴人,最終同意全額退款,事件得以解決。

消費者在選擇進修課程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1. 社交媒體充斥著各式商品與服務的廣告推送,吸引消費者眼球。消費者應時刻保持理性,冷靜思考自己是否需要相關產品或服務,否則可能會不慎消費,甚至誤墮騙局;
  2. 報讀課程前應先深入了解課程內容、授課模式、停課或補堂安排、導師資歷以及辦學機構口碑等重要資訊。如課程設有「退款保證」,消費者應確保相關保證條件與條款均清晰列明於合約或收據中,報名後保留所有交易文件,以作憑據;
  3. 面對大量線上遙距課程,消費者無疑有更多選擇,惟需注意部分課程或由海外辦學團體提供,萬一發生糾紛,可能牽涉兩地甚至多地的法律問題,增加追討難度,所以從不同渠道查證口碑尤為重要;
  4. 消費者若於課程結束時被要求推薦親友報讀,才算完成課程,而這一安排及條款於銷售課程時未曾提及,商戶或有機會構成誤導性遺漏,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消費者如懷疑商戶有違法之嫌,可向海關舉報,或經消委會轉介與海關作出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