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在去年的高息環境、中國經濟不振、俄烏戰爭等宏觀因素夾擊下,整個奢侈品行業的增長放緩,而豪華手錶的二手市場亦出現疲軟,不少具備投資價值的指標性品牌和型號都比數年前的高位下降了20%至40%。

勞力士收入年增長達9%

今年瑞士鐘錶產業顧問公司 LuxeConsult 和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連續八次共同合作,帶來瑞士鐘錶產業年度報告以及前 50 個品牌的預期收入。這份年度報告,每年都會列出排名前50名的瑞士鐘錶公司,而勞力士再次成為大贏家,收入年增長達 9%,年收入超過100億瑞士法郎,遠遠拋離第二位,年收入超過30億瑞士法郎的卡地亞。而勞力士在全球零售市場的佔有率更高達30%,可見豪華手錶市場的兩極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 

2024年的銷售相較於去年已經有所放緩

2024年的銷售相較於去年已經有所放緩,原因是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逆風,以及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需求下降。報告數據顯示,鐘錶行業不再處於跟以往幾年的瘋狂狀態。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勞力士的霸主地位仍然無可爭議;但另一方面,一些品牌已曾經歷或即將經歷困難時期。

2024年瑞士鐘錶出口下降了3%

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 FHS ) 的數據,2024 年瑞士鐘錶出口下降了 3%,這可以看作是 2022 年和 2023 年創紀錄後的整合,或者可能是整個行業衰退的開始。總括而言,報告指出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後的三年反彈後,市場在 2024 年出現萎縮。

許多品牌都受到了奢侈品市場放緩影響

許多品牌都受到了奢侈品市場放緩的影響。首先,不僅前 50 個品牌的總營業額在 2024 年從 36萬1,270 億瑞士法郎,下降至 35萬2,580 億瑞士法郎,另外銷售的手錶數量也從接近 1,600 萬隻,下降到現在的略高於 1,300 萬隻。

豪華手錶的二手市場價格也持續下跌

與此同時,豪華手錶的二手市場價格也持續下跌。在2024年第二季度,瑞士奢侈手錶的二手市場價格環比下降了2.1%,勞力士下跌 7.1%,百達翡麗下跌 10.6%,愛彼下跌 12.4%。二手市場的下滑現象十分普遍,幾乎所有品牌都受到影響。

灰色市場庫存減少

有跡象表明,勞力士手錶的市場投機活動有所減少,灰色市場庫存減少,特定型號的等待時間縮短,顯示投機性購買變得不太普遍。預計2024年熱門勞力士潛航者 (Rolex Submariner )的等待時間為68天,相比2023年的105天,快三分二時間。另外,報告中追蹤了九個品牌的保值率自2024年4月以來均出現連續下降。

一手市場的兩極分化

然而回顧一手市場,最令人震驚的還是市場的兩極分化,大品牌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甚至繼續增長,而多個二線品牌的銷售額則大幅下滑。最大的品牌通常會進一步獲得市場份額,而這趨勢幾乎出現在奢侈品行業的所有相關領域。

高端市場表現優於中端和低端市場

報告顯示高端市場的表現優於中端和低端市場,數字上零售價超過50,000 瑞士法郎的手錶佔瑞士手錶出口總值的33.5%,而在2024年其增長幅度將達到驚人的 84%。

四大私營鐘錶品牌的長期趨勢加速

豪華手錶界的四大:勞力士、百達翡麗、愛彼和理查德米勒,佔據了47%的總市場份額。報告指出瑞士四大私營鐘錶品牌的長期趨勢加速,與2019年相比,增幅高達10.2%,非常驚人。

Van Cleef & Arpels 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而排名第二,歷峰集團旗下的卡地亞則鞏固了其地位,報告顯示本業為珠寶商的鐘錶品牌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如寶格麗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 )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另外報告也指出較大的獨立製錶品牌,如FP Journe、H. Moser & Cie和MB&F,在前幾年出現驚人增長後,也在2024年持續增長。

LVMH目前位居第五

然而,市場集中度不容否認,目前四大集團即斯沃琪、勞力士集團、歷峰集團和百達翡麗佔據了瑞士鐘錶業四分之三以上的銷售額,而 LVMH 目前位居第五,市場份額略低於 6%。

三大瑞士鐘錶集團比預計中似乎更能掌握市場的走向

儘管智能手錶仍然被認為會取代傳統手錶,但筆者認為,這個想法似乎有點過慮,三大瑞士鐘錶集團比預計中似乎更能掌握市場的走向,可能仰賴其集團優勢,對市場還是擁有其他品牌沒有的大數據,故此能在經濟逆境中做出量跌價升的景象。

盧銘恩

作者簡介:盧銘恩是華坊咨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Asia PropTech創辦人。產業測量師出身,致力將創新科技帶進房地產業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曾獲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頒發之傑出成就青年獎,在多達20個國家超過50場房地產會議中擔任講者,主理亞太區多宗房地產投融及資本市場上市項目。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