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過去兩週我們已進入探討「圖表形態」的整固類別的「楔形」小系列,「下跌楔形」已看了,現轉看另一形態,名為「上升楔形」,為整固後傾向利淡形態。
可視為「下跌楔形」的倒掛形態
有了之前看「下跌楔形」的基礎,相信大家對「上升楔形」亦不難理解,簡單可視為「下跌楔形」的倒掛形態。「下跌楔形」為整固後傾向利好形態,「上升楔形」誠如上述則是相反,在定性上已見「倒掛」體現。而跟「下跌楔形」一樣,「上升楔形」會在股圖上劃兩條輔助線作參考。
「上升楔形」頂線是左至右由下而上
若大家有印象,「下跌楔形」的頂線因著股指或個股走勢一頂低於前一頂,所以此線是左至右由上而下。那麼,在「上升楔形」大家應猜想到股指或個股走勢一頂高於前一頂,頂線是左至右由下而上。再看底線,於「下跌楔形」見股指或個股一底低於前一底,所以與頂線走向一樣,是左至右由上而下。
兩線差別在於與水平線形成的角度
兩線差別在於與水平線形成的角度,頂線角度大於底線的,因此會看到股指或個股波幅漸見收窄,楔形於形態上見收聚。而「上升楔形」的底線,也會出現與頂線走向一樣的情況,就是左至右由下而上。
「下跌楔形」和「上升楔形」的差別
底線要見如此走向,股指或個股走勢便是一底高於前一底,並與水平線形成的角度相反,底線角度大於頂線的,所以亦會見股指或個股波幅在收窄,楔形於形態上見收聚。「下跌楔形」和「上升楔形」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兩條輔助線在向下收聚;後者則是向上收聚。
若「楔形」維持超過兩週 會看到交投淡靜情況
雖見方向相反,但從股指或個股走勢動力上的解讀相同,因波幅漸見收窄,證明現時方向的移動動力都在減少,故此會見股指或個股相對成交金額或成交量漸見減少。倘若「楔形」維持超過兩週,更會看到交投淡靜的情況。
股指或個股將見顯著下跌
「上升楔形」的出現是配合股指或個股在上移,會見反覆向上;但因成交額或成交量未能配合,漸見上揚乏力,於買方動力耗盡之際,股指或個股貼近底線,賣方突然發力,令成交額或成交量看到「放量」情況,順勢壓破底線的支持位,股指或個股將見顯著下跌。
整固後視為延續之前跌勢
事實上,於股指或個股進入「上升楔形」的整固期之前,普遍見下行 (故此整固後視為延續之前跌勢),乘賣方「回氣」之時,買方反攻,不過動力不足,所以股指或個股上移時波動漸見減少,正因如此,所以解讀上當時股指或個股在整固,而非走勢逆轉,看為由跌轉升。
減去「量度跌幅」 便得出向下目標位置
現看「量度跌幅」,以「上升楔形」的開端 (亦為底線的開端),向上延伸劃出與頂線產生的垂直線,此線的距離便是「量度跌幅」。後來看股指或個股跌破底線的位置,減去「量度跌幅」,便得出向下目標位置。
應趕快作出離場部署 減少損失
不過「下跌楔形」計出的「度量升幅」,參考性大於「上升楔形」計出的「量度跌幅」,皆因當股指或個股跌破支持位,沽壓會很明顯,往往落到向下目標位置後,仍要續跌,最終喘定位置,會遠低於計出來的向下目標位置。因此對於已見好倉的投資者,若遇上「上升楔形」,並見股指或個股跌破底線,應趕快作出離場部署,減少損失。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