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最新報告《從貨架到算法:如何在現代食雜零售環境中蓬勃發展》指出,全球食品雜貨零售市場已顯示出飽和跡象,消費者越發選擇更便利的網上購物,導致傳統食品雜貨零售商所面臨的客流量衰減壓力持續加劇。零售商需創新營運策略,除了推動供應鏈現代化以滿足全渠道零售需求外,還要探索提高門店空間效率和顧客體驗的方式,並在數字化與保持利潤之間尋求平衡。

德勤報告:購物模式趨向全域混合型

根據德勤全球消費者信號數據,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間,前10大食雜零售商客流量下降6.9%,而網上購物消費者數量雖減少4.91%,但其網上總支出反升4.45%,交易量亦增3.85%。此外,實體店銷售額雖微降1.8%,仍佔銷售總額的90.26%,而到店自提與送貨銷售額分別大幅增長7.31%和34.24%,顯示了購物模式向更加靈活的全域混合型轉變的趨勢。

中國傳統食雜零售行業面臨各方挑戰

德勤亞太區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張天兵表示,中國擁有豐富的數字生態,老齡化和少子化日漸突出,居民生活方式逐漸向網上化、便捷化轉變,同時數字化賦能下的市場參與者也在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食雜零售行業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整合供應鏈降低成本

一方面,面對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食雜企業傳統的營銷模式正在失效。另一方面,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正面臨營運成本上升、利潤空間縮小的風險。面對紛繁變化,零售企業需要持續關注市場變化,通過拓展門店周邊服務內容、優化門店體驗、提升數字化能力、整合供應鏈來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通過深化數字客戶關係、可持續發展等方式提升與消費者的聯繫和洞察能力。 

零售商需要轉變思維模式

報告強調,應對客流量減少的關鍵在於零售商需要轉變思維模式,從「爭奪錢包份額」轉向「搶佔生活方式份額」。這意味著除了多元化的產品種類外,還需要重新設計門店佈局,添加如理髮店、診所和餐廳等生活服務,以此提升顧客的到店理由。通過採用「更大生活方式份額」的模式,大型食雜零售商能夠創造獨特的購物體驗,使門店成為顧客的首選目的地。

數字化採購持續增長

德勤研究顯示,數字化採購在食品雜貨市場的比重已達到 11%-13%,並持續增長,將對傳統食品雜貨零售商構成經濟挑戰。食品雜貨公司的最大資產不再是單純的銷售能力,而更多地取決於在顧客生活中建立的高度信任和深入洞察。為了維持領先地位,零售商需通過增值服務和共情營銷來加強顧客關係,同時聚焦跨品類營銷和個人化建議。

許多零售商尚未充分開發人工智能

與此同時,超市領導者可通過在分銷中心實行自動化管理、部署自動駕駛卡車和無人機、實施自動化庫存追蹤以及店內自動化等措施,進一步應用自動化技術以提升供應鏈營運和店內體驗。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引入不僅推動了多種解決方案的實施,還能顯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許多零售商尚未充分開發的潛力領域。

採納垂直整合的經營策略

為了鞏固市場地位,零售商還應積極採納垂直整合的經營策略,以全面掌控供應鏈各階段的利潤和價值創造。儘管垂直整合可能帶來競爭優勢,但也伴隨著前期高額投資和財務負擔的風險,以及進入陌生業務領域的挑戰。成功的關鍵在於謹慎權衡利弊,保持戰略靈活性,並與可靠夥伴合作以確保整合順利。若資金充足,零售商還可通過併購探索更多增長機會。

食品雜貨行業正處於轉折點

張天兵指出:「無論食品雜貨零售商選擇哪種戰略,文化和自我認知的轉變都至關重要。傳統上,該行業的領導者常將自己定義為搬運型零售商,主要負責將商品從供應商搬運到貨架,再交到消費者手中。然而,這種模式正變得越來越過時。面對消費者行為與市場需求的變遷,食品雜貨行業正處於轉折點。領導者應該採取果斷行動,重新思考其目標客戶、價值定位、商品和服務體驗,挖掘隱藏的客戶需求,並對店型、商品、服務、體驗等要素進行審慎決策,以在新商業周期中逆風高飛。 」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