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表現造好,南向資金(北水)持續掃貨港股功不可沒。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南向資金年內淨買入金額達3860.16億港元,爲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從資金趨勢來看,內資大手筆淨買入多分佈在科技和高股息。

粵海投資:吸引力較高的公用高息股

專注水資源核心業務的粵海投資(0270.HK)在2024年優化資産組合,通過特別派息剝離粵海置地,專注及持續提升水務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現金流,有望成爲吸引力較高的公用高息股。

水資源業務及發電業務維持穩定增長

年內,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綜合收入爲 185.05 億港元。若不包括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淨匯兌收益和淨財務費用,持續經營業務綜合稅前利潤增加 0.9%至72.21 億港元,業績符合預期,主要由於水資源業務及發電業務維持穩定增長,抵銷了受人民幣兌港元匯率較去年同期下跌 1.3%的影響。董事會建議派發2024 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幣 7.27 仙,加上於 2024 年10 月已派發之中期股息每股港幣 23.97仙,粵海投資保持65%的派息比率,顯示其對股東的重視。

2025年整體利潤表現將優於2024年

值得關注的是,年內,集團在2024年實現31.4億港元的基礎盈利表現。隨著2025年置地業務相關9.6億港元虧損因素的消除,在保持當前經營水平的前提下,2025年整體利潤表現將優於2024年。在維持現有股息率政策不變的情况下,股東可獲得的股息回報預計將有明顯提升。

水資源核心業務行業地位領先

在專注水資源核心業務發展上,從戰略意義來看,水資源是民生基礎設施,具有穩定需求。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城市化加速,水資源短缺問題愈發嚴重,水務行業需求持續上升。粵海投資聚焦水資源業務,抓住了這一增長機會,爲集團的長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粵海投資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産,集團得以集中資源于水務業務,提升運營效率和競爭力。這一「聚焦主業」的策略有助於鞏固市場地位,並為未來擴展新市場奠定基礎。

東深供水項目是重要盈利來源

東深供水項目是集團的重要盈利來源,顯示其在水資源業務中的戰略價值,為集團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且成為其他項目的標桿。截至2024年底,集團的水資源項目設計供水能力達每日1,61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335萬噸,這一規模優勢提升了行業地位,爲未來擴張提供基礎。

市場滲透率上更具優勢

若與同業公司營收及現金流的比較,粵海投資在中國水務市場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其水務業務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設計供水能力達每日1,61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達每日335萬噸。相比北控水務和中信環境,粵海投資在市場滲透率上更具優勢。

負債率改善、經營性現金流強勁

東深供水項目是粵海投資的主要利潤來源,2024年其稅前利潤顯著增長。儘管北控水務業務範圍更廣,但其高負債和運營成本限制了盈利能力。與之相比,粵海投資的經營性現金流强勁,爲未來擴張提供了資金支持。年內,粵海投資的經營活動錄得約 110.86 億港元的淨現金流入,同比增長 3.5%。同時,集團進一步優化了資産負債狀况,持續經營業務的資本負債率從 2023 年底的 77.3% 大幅下降至 30.9%,顯著改善了負債比率,這主要是因爲剝離了粵海置地的淨財務借貸以及强勁的經營性現金流入。

粵海投資是板塊最穩健和確定性較高的標的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謀劃之年,綜合而言,全球對水資源的需求增長及智慧水務技術的普及,粵海投資專注水資源業務,剝離非核心業務,不僅響應全球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之外,有利其增加現金流,帶動盈利可見度上升,爲集團的長期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粵海投資是板塊最穩健和確定性較高的標的,該股現價股息率逾5.6厘,市盈率11倍,業績後出現短線沽壓,中長線而言,股價向上趨勢未改。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