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2025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4億元,按年跌13%。2025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按年下跌3.1%。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7.8%。
2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跌13%
2025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7.8%。該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3億元,較2024年同月下跌7.3%。2025年1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24年同月上升2.8%。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2.4%。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2025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2024年同月下跌15.0%。2025年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較2024年同月下跌5.1%。
首兩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跌9.9%
與2024年同期比較,2025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9.9%。
在闡釋這些數字時,必須注意零售業於每年首兩個月的銷貨額一般會受農曆新年時間的影響而較為波動,在該節日前本地市場錄得的消費開支通常處於季節性高位。由於今年農曆新年在1月29日,但上年則在2月10日,因此在作出按年比較時,把1月及2月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合併分析會較為合適。
首兩個月合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跌15.8%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2025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銷貨額與2024年同期比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下跌2.0%。其次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下跌15.8%);超級市場貨品(下跌4.4%);服裝(下跌5.4%);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5.3%);百貨公司貨品(下跌9.9%);燃料(下跌8.5%);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49.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2.3%);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10.9%);傢具及固定裝置(下跌25.6%);中藥(下跌9.1%);以及眼鏡店(下跌7.6%)。
另一方面,2025年首兩個月與2024年同期比較,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上升0.7%。其次為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上升0.6%)。
中央惠港措施對零售業有利
政府發言人表示,2025年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經季節性調整後按月進一步上升。2025年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按年跌幅擴大,部分是由於農曆新年今年在1月尾來臨,較去年的2月中為早所致。合併2025年首兩個月的數字以消除這方面的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按年跌幅較2024年12月收窄。
展望未來,發言人指出中央政府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及惠港措施,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及盛事項目的發展,以及本地勞工市場的就業收入持續增長,均對零售業有利,儘管業界會繼續面對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的挑戰。
超市銷售值創兩年來最大跌幅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本港2025年2月零售銷售值按年下跌13%,跌幅大過市場預期的5.7%及大新金融集團的7.6%,為去年4月以來最大跌幅。總銷貨值294億元,為去年8月以來最少。1至2月累計零售銷售按年則下跌7.8%,撇除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是九年來最差開局。2月主要類別銷售值均錄得跌幅,奢侈品及耐用品銷售值跌幅有所收窄;食品、超級市場、衣履及百貨公司等銷售值則由升轉跌,其中百貨公司銷售值跌幅逾兩成,食品銷售值由增長近11%轉為下跌約9%;超市銷售值下跌逾13%,創兩年來最大跌幅。
大新:2025年零售銷售表現或大致持平
大新金融集團認為,1至2月零售銷售跌幅達7.8%,較去年第四季按年6.6%跌幅進一步擴大,反映整體消費氣氛仍然疲弱,開放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效果亦有限。港人北上消費持續及訪港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中長線料繼續影響本港零售業發展,惟隨著本港大型體育場館落成,將陸續舉行多項盛事,或有助帶動旅客及消費,改善零售市道氣氛。大新金融集團估計,2025年零售銷售表現或大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