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股票策略在大型、流動性強的發達市場中已獲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然而,它們在新興市場的採用仍然有限。事實上,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主動型投資於新興市場的超額回報較發達巿場可觀,原因包括:
投資於優質企業,而不只是指數
投資於新興市場不應僅局限於指數已涵蓋的,還應包括指數以外的部分,後者包括以下好處:增加投資多樣化,提升超額回報潛力,能夠涉足傳統指數未有包含的市場或地區。主動型新興市場投資者可以透過投資於基準指數未有觸及的新興市場股票或未有在發達市場上市但具有顯著新興市場敞口的公司,以捕捉指數以外的機會。
在評估基準指數外的新興市場上市股票時,我們很容易假設它們被排除在指數外是由於它們的質量較差,但這並不一定是事實。許多成功的公司雖未被納入指數,但與其基本面無關。當中部分可能是正經歷急速增長的早期企業,但尚未達到相當市值、資產負債表強度或流動性門檻。另一部分可能面臨監管或透明度的阻礙,而相關障礙可以通過改進管治和監督來解決。
此外,有些公司,甚至整個市場,可能正在爭取被納入指數,而過程需時。以越南為例,其增長高速,被分類為前沿市場,仍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一年,越南扮演著更重要的人工智能供應鏈樞紐角色,它雖未被納入指數,但並表示其不具實力,相反,這個國家充滿未來的潛力。以此為例,可見被動型投資者可能會錯過主動型投資者所可以捕捉的早期收益。
能把握定價錯誤機會
經驗豐富的由下而上的選股者能夠在一個週期的任何階段識別出被錯誤定價的機會,而不受普遍的市場估值影響。個別行業或國家在指數層面上可能顯得昂貴,令投資者卻步。例如,印度的估值已經上升。然而,主動型的基金管理可助投資者在高估值環境中找尋到盈利潛力強大或市場份額正在擴大的個別印度公司。
主動型管理可助減少風險在新興市場,要創造超額回報,避開地雷與成功挑選贏家同樣重要。相對於被動型投資,主動型投資的一大好處是能夠應對可能損害超額收益的多種風險,包括:
企業韌性和管治
巿場普遍認為新興市場的管治標準較低。雖然這並事實的全部,但某些領域的確需要主動型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和深入基本面分析。被動投資雖能提供對基礎證券的廣泛敞口,但缺乏評估個別治理框架的能力,例如董事會組成和關聯交易。相比之下,主動型投資者可以對個別公司的財務、董事提案和關鍵持份者動態進行詳細評估,提供更深層次的方法來管理財務和聲譽風險。
新興市場的消費者期望也在轉變。就像在發達市場一樣,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責任,包括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人力資源政策和商業道德。未能適應這些變化的公司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審查。
主動型投資者評估公司的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和機會之舉發揮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因為該處的相關數據可用性有限,且質量參差。
地緣政治和監管風險
過度暴露於監管或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會損害公司的商業模式和運營表現。主動型投資者更能在個別公司層面權衡這些風險,以應對監管不確定性,同時能夠識別貿易模式變化下的新受益者,並利用這些不斷演變的機會。在貿易局勢緊張和關稅走向不確定下,將地緣政治考慮納入對個別公司的分析對於評估風險回報權衡至關重要。
此外,主動型投資者會對個別公司的擁有權結構、業務活動和關聯交易等進行深入分析,以評估公司管治相關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主動型投資者可通過審查價值鏈以識別和管理個別公司與受制裁實體的聯繫,從而增強投資組合的韌性。
過度集中的風險
傳統的新興市場指數包含的超大型公司比發達市場指數少,通常會導致大型股票的權重不合比例。這種集中度是被動型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重大風險,特別是當未來回報與過去的表現不一致時。雖然投資組合管理可能會限制對個別股票的敞口不能超過10%,但主動型管理提供了適當調整頭寸的靈活性,可減少單一股票權重過度而對回報帶來的影響。
主動型投資者積極管理可能侵蝕回報的風險
發達市場的效率已經侵蝕了超額收益,但新興市場則繼續為基於研究以揀選股票和非基準投資帶來回報。雖然這些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和快速增長,但估計相關低效現象將繼續存在。
長期數據顯示,主動型投資者即使在扣除費用後也持續提供超額回報。新興市場市場低效 — 源於流動性較低、監管障礙和高零售投資者參與等 — 導致持續的錯誤定價,而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可以好好把握這些。此外,主動型策略具備應對公司管治風險、地緣政治變化和指數集中度高的靈活性,這些都正正是被動型基金所欠缺的。
在風險和機會相倚的市場中,精心挑選、以研究為主導的投資方針尤關重要。主動型投資者不只追求超額收益,還積極管理可能侵蝕回報的風險,有助廣泛投資者捕捉新興市場的長期價值。
作者簡介:李玉麗 李玉麗女士是晉達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零售業務主管,負責管理和推動晉達大中華地區的零售業務。在加入晉達資產管理前,她曾於安聯投資、高盛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等公司任職,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李女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並擁有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