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W (1810.HK)2024年業績表現亮眼,總收入達3,6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經調整淨利潤272億元,同樣刷新紀錄,同比增長41.3%。若排除汽車及創新業務約62億元的虧損,消費電子主業經調整淨利潤達334億元,展現強勁盈利能力。

小米手機海外市場表現出色

小米手機業務收入1,918億元,增長21.8%,在中國大陸4,000-5,000元價格帶市佔率達24.3%位居第一,5,000-6,000元價格帶亦有9.7%市佔率;海外市場表現同樣出色,在全球56個國家地區出貨量排名前三。

IoT業務收入1,041億元,毛利率20.3%雙創新高,大家電產品如空調出貨超680萬台,年增逾50%,AIoT平台連接設備數突破9億台。

預告年中推SUV新車型YU7

汽車業務方面,SU7車型2024年交付13.7萬輛,2025年2月推出的SU7 Ultra開售三天鎖單破萬,並預告將於年中推出SUV新車型YU7,全年目標交付35萬台。

具備強勁增長動能

展望2025年,隨着手機高端化策略持續見效、IoT產品力提升及汽車業務擴張,小米在消費電子與智能電動車雙領域均具備強勁增長動能。

小米集團投資策略

  • 目標價:60元
  • 止蝕價:32元

編按: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及未持有上述股份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有聲有識】作者鄧聲興|意博資本亞洲有限公司管理合夥人,相信價值投資需要耐性,時間證明策略能夠降低風險並提升報酬率。
圖片:作者提供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博士

作者簡介:鄧聲興為意博資本亞洲有限公司管理合夥人、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委員(金融服務界)、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多家上市公司執董。他從事多年金融、投資、證券行業。同時擔任電視台、電台、網站股市的評論嘉賓,並在多間報社及財經雜誌的擔任專欄作家。他相信價值投資需要耐性,時間證明策略能夠降低風險並提升報酬率。由於效率市場理論,市場有機會出現高估或低估真正價值,重要的概念是確定內在的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